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惊现:大陆疯抢半导体人才,开出十倍薪酬

    据韩国《亚洲经济》报导,一名曾担任过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高管的韩国人,两年前在台湾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一家半导体公司。 该公司名为半导体咨询公司,实际上是根据大中华地区企业的要求,输送韩国半导体人才的一家人力资源外包公司。 这名韩国人的角色是中介,从韩国企业中挖来人才,再送往大陆企业。

TIM截图20170612163931.jpg

    内文表示,大陆半导体业为吸引韩国人才一掷千金,开出年薪是韩企的三到十倍,还提供住房和车,并承诺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等。

    据报导,拓墣产业研究院指出,由于大陆本土晶圆厂的扩张及先进制程的推进使人才需求孔急,多数新建厂的投片计划集中在2018年下半年,预估2017年人才挖角将更趋白热化。

    其实不只韩国,台湾近两年也面临陆企挖角,如跳槽至中国紫光集团的前南亚科总经理、华亚科董事长高启全,运用自身人脉挖角南亚科、华亚科近十位主管,有员工跟随主管转战大陆。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韩国人才正在帮助大陆半导体业崛起,令韩国政府和业界高度紧张。 尽管连政府调查机关都已出动,严防国内半导体尖端技术外泄,却还是没能找到有效方案,只有盯住已退休的技术人员再就业。

    这名韩国人正是这样的例子,曾是太阳能半导体领域专家的他退休后成立公司,不断地将韩国的技术传送给大中华地区的半导体企业,已经成为圈内知名人士。

    业界说,一年半前开始,该韩国人的半导体公司就和陆企连手共同做项目。 陆企主要目标就是引进整个半导体生产在线的工程专家。


    大陆半导体台湾人才挖不停

    拓墣产业研究所指出,由于大陆当地晶圆厂的扩张及先进制程的推进使人才需求孔急,近两年引进IC产业人才的力道愈来愈大,人才挖角已成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且因多数新建厂的投片计画集中在2018年下半年,预估今年是人才争夺战的关键年。

    拓墣指出,从紫光海外并购屡屡受阻、显示在国际普遍关注下,大陆未来想借着并购获取技术及市场等资源将愈加困难,然而技术是IC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并购的路不好走,那么人才引进的步伐势必加快。

    拓墣表示,中国大陆挖角主力集中在IC制造和设计端,这与目前中国晶圆厂快速扩张的步伐相对应。初步统计,目前中国正在建造和规划的12吋晶圆厂达11座,未来新增加12吋晶圆产能将逾每月90万片。其中,长江存储、福建晋华、合肥长鑫、南京紫光都将产品锁定DRAM和3D NAND等记忆体领域,因此人才引进的重心也将朝记忆体倾斜。

    除了挖角产业指标性人物,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级技术人才也是中国大陆引进人才的重点。有鉴于多数新建厂的投片计画集中在2018下半年,2017年大陆IC人才挖角将更趋白热化。拓墣指出,在企业普遍以高薪聘请外部人才的氛围下,大陆当地IC人才的整体待遇有望得到提升,同时可望进一步完善IC人才的培养体系。

    事实上,目前大陆在培养IC人才上,不论规模或品质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师资和实训两个方面。以师资来说,多数师资缺乏在企业的实战经验,与企业生产脱节,而实训基地高昂的设备采购及维护费用,并非大学所能承担,需仰赖政府给予大力资金的支持。

    拓墣预估,2020年大陆IC产业高阶技术人才缺口将突破10万人,为中国大陆IC人才培养体系带来挑战,因此扩大培养规模、完善师资配备、加快实训基地落实将是培养IC产业人才的重点。

    拓墣进一步表示,大陆半导体产业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应同时顾及整体产业链发展,尤其是大陆IC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设备和材料两个环节。举例而言,中国大陆的新升半导体若能实现12吋硅晶圆国产化目标,将有助大陆半导体面对全球硅晶圆市场价格飙升的压力。

    另外,同样基于「瓦圣纳」协定的制裁,大陆半导体设备商必须突破瓶颈,将国产机台大力推广到大陆市场、甚至走向国际。拓墣认为,加强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方面高阶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后期中国大陆IC人才策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您的评论:

0

用户评价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