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Arm服务器渐成气候,x86一统天下局面将被打破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这也对于云端的计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全球服务器及服务器芯片市场的持续增长。

 1.jpg

众所周知,在目前全球的服务器芯片市场,英特尔可谓是一家独大。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统计,2017年在全球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市场,英特尔的市场份额高达95%,剩下的超过4%的市场则被AMD占据。X86架构芯片占据了超过99%的服务器芯片市场。

 

但随着摩尔定律的放缓,以及AI计算、端云协同对于计算架构需求的变化,云端计算架构体系开始重构,Arm CPU在服务器市场渐成气候。

 

另外,在对于自主可控要求更高的信创产业这块,在推动了国产Arm服务器CPU市场的发展。资料显示,国家已要求各省,各部委,在2020年7月底前,力争完成信创年度采购任务。调整2021年和2022年的替换比例,力争在2022年6月前,完成工程实施。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省、部委,2021年底前完成三年的采购任务。

 

显然,这一政策势必将推动国内服务器生态厂商加速国产化迁移适配的决心,加速国产化在各个行业落地,再加上新基建的助力,X86 CPU一统天下局面将被打破。

 

一、Arm服务器CPU的三次热潮

早在2008年,Arm内部就开始酝酿了进入服务器芯片市场的计划。此后市场上也兴起了Arm服务器CPU的第一波热潮。

 

2010年,Arm与TI等厂商斥资480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服务器CPU厂商Smooth Stone,这家公司后来改名为Calxeda。2011年 Calxeda发布了基于ARMv7指令集的服务器芯片EnergyCore ECX-1000。

 

2010年底,Marvell也发布了一款Arm架构服务器芯片ARMADA XP。随后戴尔基于ARMADA XP,推出了“Copper”的Arm服务器系统。

 

虽然当时的服务器CPU市场,并未形成稳定的格局,存在着X86、PowerPC、SPRAC等多种CPU架构,Arm当时选择杀入服务器确实存在机会。但是当时Arm却并没有对应的好的产品,ARMv7架构性能孱弱,可以说相比当时的其他CPU架构的产品来说毫无优势,于是很快这次热潮便落下了帷幕。

 

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11月,Arm公司发布了新一代指令集处理器架构ARMv8(分为Aarch64和Aarch32),其中的Aarch64正是Arm公司首款针对服务器市场的支持64位指令集的处理器架构。2012年,Arm推出基于ARMv8架构的64位处理器内核并开始对外授权。

 

由于64位的ARMv8指令集相对于此前的32位ARMv7有着巨大的提升,并且也是更为适用于服务器市场。这也使得此后出现了Arm服务器CPU的第二次热潮。不少芯片厂商都直接购买了ARMv8指令集授权,来打造自己的服务器自研Arm服务器CPU。

 

比如,Applied Micro在2012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64位Arm服务器CPU芯片X-Gene。随后飞腾、AMD、博通、Cavium、高通等芯片厂商,也纷纷拿了ARMv8指令集架构的授权,推出了基于该指令集架构的服务器CPU。

 

但是,由于当时Arm服务器生态上的孱弱,不少芯片厂商在持续投入数年之后仍未见到希望,随后开始纷纷放弃。比如2014年雄心勃勃杀入Arm服务器芯片市场的高通,最终在2018年正式放弃了Arm服务器芯片业务,而其与贵州合资的Arm服务器芯片公司华芯通也于2019年4月底关闭。此外,AMD、博通,还有之前也曾宣布推出Arm服务器CPU的三星、英伟达,最后都纷纷选择了退出。

 

虽然,轰轰烈烈的Arm服务器CPU的第二次热潮在持续了三四年之后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该领域也依然有着为数不多的坚守者,比如飞腾和Marvell。其中,Marvell还在2018年宣布完成对Cavium公司的并购,并加大了对于Arm服务器芯片业务的投入。这也为Arm服务器CPU的第三次热潮的来临播下的种子。

 

除了Marvell、飞腾等之外的Arm服务器CPU领域的坚守者之外,近两年又涌现了很多的新入局者,比如,Ampere、亚马逊和华为,此外,还有从SPARC 架构体系转向了ARMv8架构体的富士通。

 

这些厂商,纷纷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Arm服务器CPU产品,并且很多实现了规模商用。

 

比如,Ampere基于ARM Neoverse N1内核架构的Altra,性能相比英特尔28核的第二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Cascade Lake)铂金8280快了1.23倍;亚马逊基于Neoverse N1的64核心服务器CPU Graviton2,其单核性能超过了Intel至强铂金版,并且已经成功被亚马逊商用于其云服务当中;华为在ARMv8架构的基础上自主设计的鲲鹏920的SPECint Benchmark评分超过930,超出业界标杆25%。同时,能效比优于业界标杆30%。

 

可以说,Arm服务器CPU第三次热潮的兴起并不是偶然,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的大势所趋。


二、CPU的路线之争

众所周知,在高端CPU市场,一直都是英特尔X86架构的天下。目前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占比高达90%以上。而且得益于PC时代的Wintel联盟,英特尔的X86架构在PC及服务器市场拥有着强大的生态壁垒。

 

显然,如果可以直接采用英特尔X86架构来研发自己的服务器芯片,那么无疑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毕竟可英特尔的X86架构在性能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起点高,而且还可以充分共享英特尔在服务器和PC市场的生态。

 

但是,X86架构是英特尔的知识产权,目前仅有AMD和台湾威盛通过多年前的反垄断获得了授权。而在那之后,英特尔的X86架构就再也没有对外授权。而且,根据英特尔当初与AMD、威盛的X86技术授权协议,他们均无权向第三方授权X86技术。

 

虽然,2013年成立的上海兆芯(上海国资委下属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与台湾威盛合资公司)通过威盛获得了X86架构的授权(威盛很早就有X86架构授权)。2016年成立的天津海光(AMD与中国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也通过AMD获得了X86架构和SoC IP,用于芯片开发。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两家厂商都不会再与其他厂商以类似的形势合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去年6月,AMD已宣布其不再向天津海光授权其新的X86 IP产品。而根据自称是海光内部工程师的知乎用户爆料称,虽然得到的授权IP的运算模块达到了ZEN1的水平,但是没有给到RTL,对于海光来说只能修改到门电路级别,而且还缺乏描述文档。这也意味着,随着AMD的终止合作,天津海光后续的CPU升级之路困难重重。同时,其他的CPU厂商也基本可以断了复制兆芯或海光模式走X86路线的念头。

 

在此背景之下,大多数的CPU厂商只能选择开放的指令集架构。

 

目前,全球知名的开源的或者对外开放授权的芯片架构主要有Arm、MIPS、ALPHA、SPARC、POWER、RISC-V等。选择已有的开源的或者可开放授权的架构,则意味着无需从头做起,可以利用已有的开放的生态。

 

但是,除了Arm之外,目前其他的MIPS、ALPHA、SPARC、POWER、RISC-V架构在生态系统上都相对孱弱。

 

通过前面对于Arm服务器CPU发展史的介绍,我们也可以看到,出于生态系统上的考虑,原本选择ALPHA架构的飞腾,在Arm推出了64位ARMv8指令集架构之后,就迅速转向了Arm。同样,原本基于SPAR架构研发服务器CPU的富士通,也在去年也转向了ARMv8指令集架构。

 

另外IBM的Power架构近年来也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就连原本在高端服务器市场占据巨大优势的IBM也早已被英特尔击溃。虽然IBM在2019年开源了Power Command Set指令集,但是此举也仍难以挽回颓势。

 

今年两年RISC-V架构大热,生态也发展较快,但是其还是比较适合低功耗的应用场景,目前还没有厂商基于RISC-V做服务器CPU。

 

国产CPU厂商龙芯选择的是MIPS架构,目前也做的不错,但是MIPS生态主要覆盖的还是嵌入式市场,虽然龙芯也有PC和服务器产品,也进入了政府服务器采购目录,但是目前在国内PC和服务器市场的影响依然非常有限。而除了龙芯之外,国内就只有君正有用MIPS做一些针对物联网市场的CPU。可以说MIPS架构在服务器、PC市场的生态还是相对匮乏的。

 

相比其他架构,Arm架构的生态则要丰富很多。首先,Arm架构是目前移动芯片市场应用最为广泛的芯片架构,上下游的软硬件开发厂商数量非常庞大。而且,现在Arm在移动端的生态优势也正在快速带动Arm PC及服务器端生态的发展。比如高通联合微软在力推Arm架构的Windows笔记本。苹果也开始宣布将推出搭载自研的Arm架构CPU的Mac/Macbook。另外,在Arm服务器CPU市场,目前也是非常的热闹,玩家也是越来越多,比如前面提到的Marvell、飞腾、富士通、Ampere、亚马逊、华为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去年的Arm断供华为事件,使得不少人担心国产CPU厂商选择Arm架构是否也会存在“卡脖子”,难以自主可控的问题。实际上,目前国产Arm服务器CPU厂商基本都选择的是ARMv8指令集授权,一旦拿到授权,之后都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而且在ARMv8指令集之上,国产CPU厂商可以持续进行新一代CPU内核的自主开发。完全不会存在类似IP Core授权那样,如果拿不到Arm最新的IP Core授权就无法升级的问题。

 

总的来看,Arm架构可以说是目前服务器CPU厂商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毕竟Arm架构是除了X86之外,在开放性、性能指标和生态系统上最具竞争优势的选择。而且,在AI、5G、端云协同趋势之下,云端的计算架构体系也正在重构,传统的x86架构的已难以满足现有的需求,Arm架构的优势也正在进一步凸显。



三、“变局”:后摩尔时代,AI 5G 端云协同之下的计算体系重构

在PC市场遭遇持续下滑之后,2017年英特尔却开始由“以PC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转型。这也使得英特尔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数据中心市场的龙头地位。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统计,2018年在全球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市场,英特尔的市场份额高达95%,剩下的超过4%的市场则被AMD占据。可以说X86架构芯片占据了超过99%的服务器芯片市场,而基于Arm及其他架构的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不足1%。

 

但是随着摩尔定律的推进放缓,CPU算力提升也开始放缓,这也使得Arm CPU得以实现在性能上对X86 CPU的追赶。此外,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AI)、云计算、5G技术的发展,使得云端对于计算架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云端计算架构体系开始重构。

 

1、跨越性能鸿沟:英特尔制程工艺放缓,Arm阵营多维度持续推进

众所周知,原有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的算力的提升,主要是依赖于摩尔定律推动之下的CPU的半导体制程工艺的提升和CPU内核架构的提升。

 

英特尔在进入14nm工艺之后,其制程工艺的推进开始持续放缓,其10nm工艺在经过数年跳票之后,今年才开始大规模商用。近期,英特尔又宣布其7nm工艺将再度延期6个月,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才能量产。相比之下,不少基于台积电7nm工艺的服务器CPU去年已经量产。而现在,基于台积电5nm工艺的Arm移动CPU也已经开始量产,今年或将会有5nm的服务器CPU推出。这也使得英特尔在服务器CPU市场遭遇了挑战。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7nm的EPYC(霄龙)系列处理器的助力下,AMD在全球服务器CPU市场的份额正快速提升,根据研究机构预测,在今年年底AMD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有望提升到10%。

 2.jpg

根据AMD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台积电的7nm工艺加持下,其CPU的能效比明显高于英特尔10nm的CPU。


而英特尔的服务器CPU在制程工艺上的提升的持续放缓,在给转向台积电代工的AMD带来机会的同时,也给众多Arm服务器芯片厂商带来了机会。对于原本在性能上就有着弱势的Arm服务器CPU来说,在半导体制程工艺上的领先,无疑也将带来性能和能效上的进一步提升。

 

如果排除制程工艺的影响,CPU算力的提升只能是依靠内核架构上的提升: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单个核心的运算效率,通常可以采用单个核心的主频大小来衡量,主频越高,单个核心的性能通常也越高;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增加CPU核心的数量,通过协同工作实现性能倍增。

 

虽然,Arm CPU在单核性能上一直与X86 CPU差距较大,但是这也使得X86单核在功耗上更高。而在“多核并行”提高CPU算力方面,Arm要比X86更具优势。

 

而为了扭转在服务器市场Arm CPU在性能上的弱势,2018年,Arm专门推出了针对超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及边缘服务器市场的全新Neoverse平台,并确认每一代Neoverse平台都将带来30%的性能提升。随后Arm很快也推出了首款产品——Neoverse N1内核。

 

根据Arm公布的数据显示,Neoverse N1内核将新一代基础设施级计算性能提升至目前业界最高,甚至超越了原先预期,相比Cortex A72,其整数性能提升高达60-70%,关键云端工作负载性能提升达2.5倍。

 3.jpg

之前亚马逊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其基于7nm工艺Arm Neoverse N1内核架构的服务器CPU Graviton2的单核性能已经超过了Intel至强铂金版。足见,Neoverse N1在单核性能上的提升。此外,Neoverse N1最高还支持128核直连,这也使得Arm CPU内核在性能上实现了大跃进!

 

可以看到,前面芯智讯介绍的自2019年以来推出的华为鲲鹏920、Ampere Altra、Marvell ThunderX3、富士通A64FX全部都是基于台积电7nm工艺的Arm Neoverse N1内核,核心数量都在64核及以上,而在性能上,很多都已经实现了对于英特尔顶级的Xeon铂金版的追赶。

 

而一旦Arm服务器CPU在性能上实现了对于X86 CPU的追赶,那么Arm服务器CPU在功耗和成本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对于云服务厂商来说,服务器芯片成本和能耗成本在其总成本当中的占比非常的高,提供更高性价比的算力是其保持竞争力的一大关键因素。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目前X86授权相对封闭,下游芯片设计商仅可以通过处理器核授权而非架构授权的方式开发产品,设计自由度和自主可控度都比较低。相比之下,Arm架构的服务器CPU开发难度更低、设计自由度更高、自主化程度强的优势。芯片设计厂商可以直接购买Arm的Neoverse N1内核IP授权来开发服务器CPU,研发周期可大大缩短;同时也可以购买ARMv8指令集授权,结合自身需求开发出定制化程度更高的服务器CPU,比如华为的鲲鹏920、飞腾的FT2000/64等都是基于ARMv8指令集授权开发的,其优势在于自主可控的程度更高,拿到指令集授权之后,将不再不受到Arm的任何限制。


2、AI对算力的需求变化,推动云端计算架构重构

随着近年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云端市场对于计算的需求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使得对于计算架构的需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过去云端的AI计算全部都是由CPU来完成,但是随着AI对于算力需求的快速提升,依赖于摩尔定律推动的CPU性能的提升已经无法满足,CPU也并不是AI计算的最佳载体,因此在云端的AI计算也开始由原先的X86 CPU一统天下,转向了异构计算。

 

比如在云端AI训练方面,现在比较多的会采用CPU+GPU集群的架构,同时也开始出现CPU+专用的AI训练芯片集群;而在AI推理方面,更多的会选择CPU+FPGA或者CPU+专用的云端AI推理芯片。随着云端对于AI计算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彻底打破了原有的云端计算单纯依靠CPU的局面。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众多的AI芯片厂商纷纷推出了针对云端的AI芯片之外,一些云服务厂商也在纷纷推出针对云端的AI芯片。比如2018年7月,百度就发布了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2018年11月,亚马逊公布了首款云AI芯片Inferentia;2019年9月,华为推出了针对云端的AI训练集群Atlas900;2019年9月,阿里也发布了针对云端的号称全球最强的AI推理芯片的“含光800”。

 

对于这些互联网及云服务巨头来说,其很多领域的需求都是非常明确和相对固定的,特别是在其庞大的数据驱动下,不少领域的软件、AI算法也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追求性能、能效和成本的最优化,选择采用定制型的计算芯片也是必然。

 

虽然通用型芯片适用范围广,对于厂商来说也更为简单易用,但是也造成了市场上产品的同质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寻求差异化。而采用自研或定制型芯片则可以给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带来较大的差异化。与此同时,众多新的应用和特殊需求的出现,也需要独特的芯片来满足市场需求。

 

可以看到,众多互联网及云服务厂商在纷纷推出自己的云端AI芯片的同时,也在积极的推出自己的服务器CPU。比如,亚马逊、华为等推出自己的Arm服务器CPU。

 

在云端计算架构重构的趋势以及头部的互联网及云服务厂商的大力推动之下,也使得云端计算以及软件生态对于原有的X86 CPU的依赖进一步弱化,Arm服务器CPU迎来了巨大的机会。

 

3、云计算、5G加持,推动Arm软件生态发展

过去的IT基础设施架构很多是基于IBM的主机、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采用的是集中式的部署架构。而随着云计算、云服务的兴起,2010年前后,去“IOE”化的浪潮开始逐渐兴起。其中,IBM的主机开始被X86服务器所取代,Oracle的数据库开始被开源数据库产品替换,而SAN结构的EMC高端存储也受到云化的存储产品和体系的冲击。

 

在去ROE化的过程当中,英特尔X86服务器似乎是一大受益者,凭借其在PC生态上的巨大优势,快速复制到服务器市场,从而很快打败了IBM。不过,与此同时,云端的开源软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摆脱了对商用闭源软硬件厂商的依赖。这也为后续基于非X86 CPU的云端软件生态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随着IT架构“云化”转型进一步深入,分布式计算开始成为一大趋势。云端的请求处理型、重复性任务、海量数据统计/查询/分析,都非常适合分布式计算。因为这类数据处理也符合分布式计算的特点,即重复计算、海量计算、实时性要求不高。这也使得Arm的众核并行计算的优势开始凸显。

 

在此背景之下,不少新兴软件厂商基于成熟的开源软件打造不依赖于X86架构的商业化解决方案,构筑与传统软件厂商差异化的竞争力,帮助客户节省成本,加速数字化转型。

 

另外,随着5G技术和边缘计算的发展,推动了算力空间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在边缘计算的趋势下,一些原本依赖于云端计算的需求,开始更依赖于算力越来越强的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通过在边缘侧将大量数据处理之后,再回传至云端。而在5G低延时高速互联的助力下,云游戏、云手机的发展又推动了算力由终端侧向云端的转移。未来,云端计算和端侧计算的协同发展将是大趋势。

 

目前移动终端和 IoT 市场超过 90%的CPU基于Arm架构研发。而根据IDC的数据显示,移动终端占全球终端出货量比重已经由2010年的44.7% 上升到 2018 年的 77.6%,预计到 2023 年将超过80%。可以说,目前终端侧的软件生态基本都是基于Arm指令集开发、测试和运行的,终端侧的Arm的软件生态极其丰富,软件开发商也是多如牛毛。

 

而在端云协同的趋势之下,这也使得云端侧的软件开发者开始兼顾Arm生态,支持Arm相关生态的底层系统和上层应用也逐渐增加,比如三大 Linux 发行版(Ubuntu、Suse 和 Redhat)都已经直接有支持Arm Server 的版本。

 

而终端侧的软件生态也开始向云端迁移。特别是云游戏和云手机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现有的终端侧的Arm软件生态迁移至云端,这将极大的丰富云端基于Arm服务器CPU架构的软件生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Arm、高通、苹果以及微软等厂商的推动下,基于Arm的SoC也正在进入X86 CPU占据的PC市场。6月23日凌晨,苹果已宣布将推出基于Arm架构的自研Mac电脑芯片,并将在年底商用。



四、国产替代、新基建助力之下,国产Arm服务器CPU迎来巨大机遇

1、全球服务器市场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这也对于云端的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全球服务器市场的持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从2018年到2025年间,数据中心处理的数据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而机器学习和其它AI相关的计算每年更是以10倍的速度增长,约占数据中心总计算量的25-30%。相应地,服务器芯片也将以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服务器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全球服务器市场近年来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2017Q3到2018Q3经历了很高的增速,同比增速一度达到了20%。从2018年全年来看,服务器出货量达1295万台,同比增长13.1%,服务器收入增长30.1%。

4.png

虽然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下,2019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和销售额分别为1174万台和873亿美元,同比轻微下降了0.9%和1.7%。但今年一季度,在受疫情影响之下,全球服务器市场依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长。


虽然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下,2019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和销售额分别为1174万台和873亿美元,同比轻微下降了0.9%和1.7%。但今年一季度,在受疫情影响之下,全球服务器市场依然保持了不错的增长。

 

2、自主可控需求之下,国产替代加速

得益于国家对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大力扶持,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近两年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着2018年4月,中美贸易战及中兴事件的爆发,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被暴露无遗。所以,在之后的政府采购上,国家也在加大对于国产芯片厂商的支持。

 

2018年5月17日,中央政府采购网发布一则《2018-2019年中央国家机关信息类产品(硬件)和空调产品协议供货采购项目征求意见公告》。在公告下方提供的系列附件中,是关于服务器、交换机、空调产品、台式机、笔记本以及信息类产品的具体技术指标。在关于服务器的采购技术标准征求意见中,可以发现公布的服务器产品采购类别有了一大调整:在原有服务器等类别的基础上,增设了“国产芯片服务器”这一新的类别。

 

2019年以来,美国又加码对于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进行持续打压,阻挠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这也迫使国内科技产业链加速推动“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的建设。

 

从下面的2017Q1-2019Q4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和出货总金额增速变化图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自2018年二季度中兴事件之后,X86服务器的出货量增速开始放缓,特别是2019年二季度华为事件之后,还出现了负增长,直到2019年四季度才开始恢复小幅的增长。

 5.png

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和出货总金额增速放缓


虽然,这期间中国市场的X86服务器出货下滑主要是由于贸易战及中兴华为事件的影响,但是这背后也有着国家强化“自主可控”背景之下,国产Arm服务器对于X86服务器市场的蚕食。

 

从2018-2019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的(金额)贡献占比来看,来自互联网(38.7)、政府(15.1%)、通信(13.9%)的需求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而这几个领域当中,特别是政府和通信领域将会是“国产替代”发力重点。

6.png

最新的消息也显示,国家已要求各省,各部委,在2020年7月底前,力争完成信创年度采购任务。调整2021年和2022年的替换比例,力争在2022年6月前,完成工程实施。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省、部委,2021年底前完成三年的采购任务。而这对于国产CPU厂商来说,无疑都将是一个大利好。


在今年5月初,中国电信公布了2020年服务器集采资格预审结果,预计将集采56314台服务器,其中基于Arm架构的华为鲲鹏920芯片、国产x86 CPU厂商海光的HYGON Dhyana系列处理器的H系列全国产化服务器,首次单独被列入招标目录。从数量上看,H系列的服务器集采数量为11185台,占比接近20%。这也标志着国内的核心基础设施开始加速国产化建设。

 7.jpg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推出鲲鹏920之后,华为持续从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推进鲲鹏生态的发展。根据华为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3月,华为与产业伙伴联合成立了15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与600多家的ISV伙伴推出了超过1500个通过鲲鹏技术认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金融、政府与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等行业。

 

3、“新基建”为国产服务器CPU带来强劲助力

今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决策层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也使得“新基建” 迅速成为了焦点。

 

随后,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定义,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bir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等)。而这三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支持。

 

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预测,2020年,八大新基建领域的总投资将达2.11万亿人民币,其中,大数据中心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

 8.png

5月底,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根据该报告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在2020年制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并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重大工程,将在全国布局10个左右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


显然,在新基建当中,数据中心的关键性作用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重视,而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的举措,也将推动更具“自主可控”性的全国产化服务器的部署。这对华为鲲鹏、飞腾等国产Arm服务器CPU厂商来说将是一大利好。


小结:

正如芯智讯在前文当中所总结的,前两次Arm服务器CPU热潮的失败,主要是由于Arm服务器CPU在性能上的不足和在生态上的孱弱。而随着Arm服务器CPU在性能上实现对于X86 CPU的追赶,同时在AI+5G+端云协同的趋势之下推动的云端计算体系的重构,使得服务器生态不再是唯X86架构为中心,这也使得Arm原本在服务器端的生态劣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Arm服务器CPU在能耗和成本上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这也使得Arm服务器CPU终于有了与X86竞争的资本。在此背景之下,第三次Arm服务器CPU的热潮兴起也是必然。特别是在加速推进“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中国市场,国产Arm服务器CPU厂商将有望率先打破X86一统天下的局面。

您的评论:

0

用户评价

  • 暂无评论